非周末山水涧春游明德山五阳山黄蒿峪五凤山3月12日周三
非周末山水涧春游明德山五阳山黄蒿峪五凤山3月12日周三
山水涧户外活动宗旨---愉快驴行,结识朋友,强身健体
我们的口号是---安全 圆满 愉快 惬意
出行时间 3月12日周三
集合时间地点
7:00 张店植物园东门
7:30 淄川通乾
8:00 博山
桓台、临淄、周村、的朋友具体联系上车地点,我们的口号(宁可早到十分,也不迟到一秒)。
活动费用 35元
活动强度 休闲
行程简介 7:00张店发车,预计8:30到达登山地点,午餐在山上合适的地点进行,下午3:00发车返回,4:30回到淄博结束愉快驴行。,请参与的朋友注意个人安全。
个人装备 登山鞋、 遮阳帽 饮用水 (带上一份好心情一起上路)。
活动用餐 自带午餐,饮用水,可以带点水果和高热量的东西。
报名方式 论坛内跟帖报名,并电话或短信确认!
报名联系人:
蓝色天空 13573333662
美 好春天 15153383512
绿竹 15264301081
本次报名30人成行
着重提示:当你要行使你的报名权时,请务必事先认真阅读报名帖下方的相关内容
特别申明当你报名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己同意并接受了其全部的免责条款。
特别提示:为了杜绝占了坐位又无故放弃的不负责任现象发生,请大家慎重对待报名。
特别申明 倡导自助与必要的互助相结合的户外理念,不做无保护的攀爬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不允许出现独自疾走暴走和好奇新鲜擅自脱离整体团队的情况,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同样不承担。(自愿参加人身保险)
环保要求 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户外活动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包装物品和器具。请每人自带垃圾袋,活动垃圾必须全部打包带离山野!爱护花草动物。
参加者注意
1、 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精神病等慢性疾病史。有自主能力,能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
2、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能力,能有效的完成领队的安排。
3、 能尊重领队的安排,一切行动以团队利益为主,必须听从领队指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4、 尊重所处地方的风俗民情,尽量将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减小至最低。
5、 注意环保,请勿丢弃不能自然降解的垃圾,请自备垃圾袋,把垃圾带到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垃圾点。
6、 尽量不破坏当地植被、严禁猎杀野生动物。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留影,什么也不要带走。
7、以上行程仅供参考,实际计划可能会因活动参加的人数、体能状况、天气等因素而适当变动。如因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因数,而至活动取消。
驴行线路简介:
明德山位于博山区石马镇蛟龙村西约一公里,西接五阳山。主峰海拔高度683米。石灰岩构造。山峰陡峭,山顶上是一片片翠柏林,向阳的山脚下有几处桃园,山腰有层层梯田缠绕,快到山顶时,悬崖峭壁的岩缝中挣扎出一株株翠柏或者荆棘。在明德山南侧山腰间悬崖之上,有一条宽阔而又狭长的石灰岩溶洞。古有“群仙之府”之称。洞口上方山坡之上,有一个朝天的洞口,过去,曾在洞口周围建有一个园形简陋建筑,名叫“喷雾坛”。夏季时节,山雨欲来之时,“喷雾坛”洞口便弥漫着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并缓缓地向上升腾,然后飘荡于洞口附近的山涧之中。为此,人们为这山洞取名“雾云洞”。
五阳山位于石马镇东石马村北,古名曾叫志公洞 (因山的腹地有一自然宽大洞穴,穴内原塑有志公像,便以洞代山名)。主峰“平安寨”海拔688.5米,次峰“蛟龙寨”,两座山峰的阳面有比两峰略低的三个山头,分别叫“醉酒台”、“凤凰台”、“擂鼓台”。因其五峰簇拥向阳,故取名“五阳山”。
此山东西走向,属泰山东支脉,西侧与凤凰山、五凤山相连,东边和明德山雾云洞衔接,山前有杨家峪、刘家峪、宋家峪等深谷及扇面岭、双洞岭等山岭,山后有刁花峪、船帮峪等峪涧,中间是突兀的瘦龙脖岭。距山阳2.5公里处就是鱼肥水秀的石马水库 (亦称石马湖、五阳湖),因处淄河流域上游,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被史书记载为常熟川。五阳山峰峦迭嶂,沟壑幽深,悬崖绝壁,怪石嶙峋,似人、似物、似兽、似禽,太上老君坐于绝壁,龙体卧于石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登高远眺,五阳山像是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又似无数硕石自然盆景。有赞美诗日:藏龙碑畔卧石龙,会仙桥处胜仙境。伏龙池水洞天来,天造石佛悬崖中。杨家楼头观山月,志公殿前列松屏。凤凰柏下觅凤来,醉酒台上天一重。新纂《博山区志》中将五阳山列入博山新八景之一:“五阳桧柏夕照金”。据民间传说,该山远在唐朝已闻名遐迩,尔后历代封山造林,修建寺庙,香火绵绵,至明代已达鼎胜时期,成为佛道两教重要活动基地,住山僧道人士达30余人。
五凤山,位于博山区石马镇桥东村村北,是五阳山景区内的“三山”之一。有东西走向的三个山峰并列,东临黄红峪,山势陡峭,山西边有一南北走向的山谷,沿谷底有一青石板铺成的山路,过去曾是石马通往博山的交通要道。据传说,孝妇颜文姜为孝敬婆婆而专程到百马泉挑甜水走的就是这条山路。西面一峰状似青螺,海拔高度581.7米。山势不高也不算险峻。向阳坡上,从山顶到山脚,树木葱郁,翠柏密布,荆棘丛生,芳草遍地。绿树掩映之中,有一片古建筑群,黑瓦白墙,若隐若现。静雅中透出神秘。说起五凤山名的来历,有人说,古时曾有五只凤凰落在柏树上,所以取名五凤山。这显然有些望文生义。也有人说,“五凤山”其实应该叫“舞凤山”,取“龙飞风舞”中的凤舞之意。意境不错,但有些牵强。另有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在明朝时,有一年,石马地区普遍遭受蝗灾。飞蝗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有些地块的庄稼霎时间便被吃个净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老百姓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祈祷神灵救助消灾。灾害消除以后,为了感谢神灵,有五位年轻女子,齐心合力,自愿捐款在山腰向阳坡上建了一座小庙,这便是山上建设的第一座庙宇。为纪念这五位女子的功德,后人将此山取名“五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