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涧蒙山望海楼沂蒙小调诞生地探路游10月11号周日
山水涧蒙山望海楼沂蒙小调诞生地探路游10月11号周日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南部,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亚岱”。望海楼为东蒙主峰,海拔1001.2米,因为峰顶的形状象一座城楼,在这上面可以望见东海日出,所以叫做望海楼。
山水涧户外活动宗旨---愉快驴行,结识朋友,强身健体
我们的口号是--安全 圆满 愉快 惬意
出行时间 10月11号周日
集合时间地点 张店6:00发车,走内线途经山铝内线,经淄川、博山万杰上高速,桓台、临淄、周村的朋友具体联系上车地点,我们的口号(宁可早到十分,也不迟到一秒)。
活动费用 60元 含车费、高速路费
活动强度 中上 预计行程 12-15公里 (不登顶的朋友可以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休闲腐败、购蒙山板栗)
行程简介 6:00张店发车,预计9:00开始登山,午餐在山上进行,预计下午下山发车返回,晚6:30回到淄博结束愉快驴行。本次活动有些地方山势比较险要,请参与的朋友注意个人安全。
个人装备 登山鞋、 遮阳帽 饮用水 (带上一份好心情一起上路)。
活动用餐 自带午餐,饮用水,可以带点水果和高热量的东西。
报名方式 论坛内跟帖报名,并电话或短信确认!
本次报名30人成行,分别为38人、52人满员后为候补,满员后为候补,也可以准备开行第二车..
着重提示:当你要行使你的报名权时,请务必事先认真阅读报名帖下方的相关内容
特别申明当你报名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己同意并接受了其全部的免责条款。
特别提示:为了杜绝占了坐位又无故放弃的不负责任现象发生,请大家慎重对待报名。
特别申明 倡导自助与必要的互助相结合的户外理念,不做无保护的攀爬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不允许出现独自疾走暴走和好奇新鲜擅自脱离整体团队的情况,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同样不承担。(自愿参加人身保险)
环保要求 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户外活动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包装物品和器具。请每人自带垃圾袋,活动垃圾必须全部打包带离山野!爱护花草动物。
参加者注意
1、 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精神病等慢性疾病史。有自主能力,能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
2、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能力,能有效的完成领队的安排。
3、 能尊重领队的安排,一切行动以团队利益为主,必须听从领队指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4、 尊重所处地方的风俗民情,尽量将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减小至最低。
5、 注意环保,请勿丢弃不能自然降解的垃圾,请自备垃圾袋,把垃圾带到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垃圾点。
6、 尽量不破坏当地植被、严禁猎杀野生动物。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留影,什么也不要带走。
7、以上行程仅供参考,实际计划可能会因活动参加的人数、体能状况、天气等因素而适当变动。如因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因数,而至活动取消。
驴行线路简介
望海楼为东蒙主峰,海拔1001.2米,因为峰顶的形状象一座城楼,在这上面可以望见东海日出,所以叫做望海楼。站在这儿,你会顿觉天高地阔,心旷神怡。俯瞰山野,远近无数峰巅,隐约于云海。辽阔田野,一望无际,苍茫天空与地平线相接。天气晴朗的日子,向东边天际遥望,便会看见浩缈东海,波光熠熠。远观海上日出,这里是很适宜的景点。每当晴日凌晨,极目东眺,但见旭日出海,初时大若磨盘,红若灯笼,艳光四射,跳荡不已。当太阳渐渐脱离海面的刹那间,海水如腾如沸,十分宏丽壮观。随即旭日冉冉上升,顿时金光璀璨,瑞气千条。这时望海楼下奇峰错列,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整个场面惊心魂魄,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这望海楼的峰顶又有一大石,石上有一泉眼,状似茶碗。泉水盈注,刚好一碗,不流不淌,好似是专门为攀援高峰的旅人准备好的天池琼浆。若这水被喝干了,会立刻再涌满一碗,不多也不少,真是奇妙有趣。人说蒙山“山多高水多高”,在这一千多米高的山顶还能看到这突涌的、清亮甘洌的泉水,就是最好的证明了。相传谁要是喝了这聚天地之精华的神妙的泉水,一定会祛病去毒,益寿延年。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东麓,上白石屋村前。在小拦河坝北岸的花岗岩巨石上,镌刻着袁成隆同志的题字:“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另一巨石上镌刻《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同志的题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题刻上方不远处并排立碑两块:一块正面镌刻“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名单”和“袁成隆同志生平”,背面镌刻《沂蒙山小调》曲作者“李林同志生平”和词作者“阮若珊同志生平”;另一块正面镌刻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歌词与曲谱,背面镌刻“《沂蒙山小调》诞生记”。
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