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中文注册
登录
论坛
2009
fervor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山水涧旅游
»
短线旅游
» 山水涧蒙山望海楼沂蒙小调诞生地探路游10月11号周日
 
1
2
3
返回列表
发帖
旭日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旭日
当前离线
UID
431
帖子
169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170
威望
170
金钱
341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9
最后登录
2019-4-29
注册会员
金钱
341
5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5-10-7 12:44
|
只看该作者
旭日改周六
TOP
旭日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旭日
当前离线
UID
431
帖子
169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170
威望
170
金钱
341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9
最后登录
2019-4-29
注册会员
金钱
341
4
#
发表于 2015-10-7 09:33
|
只看该作者
旭日一人 植物园上车
TOP
蓝色天空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蓝色天空
当前离线
UID
4
帖子
5839
主题
1535
精华
1
积分
6531
威望
6531
金钱
1444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4
最后登录
2021-10-9
管理员
金钱
14440
3
#
发表于 2015-10-7 08:31
|
只看该作者
一曲《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区,风靡齐鲁大地,飞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亲切感人的歌词,一种对沂蒙山崇敬爱慕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但问起这首优美动听的《沂蒙山小调》是何人何时何地创作,又是怎样广泛流传开来的,人们却不得而知,仅知道是歌题下署名的“山东民歌”。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还利用当时反动道会门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间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创作出来的。当时歌曲的题目叫《反对黄沙会》,歌词共分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 揭露黄沙会的阴谋。歌词如下:
人人那个都说(哎咳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咳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咳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咳见牛羊。
自从那个起了(哎咳哎)黄沙会,大家那个小户哎咳遭了殃。
牛角那个一吹(哎咳哎)嘟嘟响,拿起那个刀枪哎咳上山岗。
硬说俺的肉身子(哎咳哎)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
装神那个弄鬼(哎咳哎)把人害,烧香那个磕头哎咳哎骗钱财。
八路那个神兵(哎咳哎)从天降,要把那些害人虫哎咳哎消灭光。
沂蒙山的人民(哎咳哎)得解放,男女那个老少哎咳哎喜洋洋。
歌曲写好后,李林就左手拿着底稿,右手拿着呱哒板,在下白石屋西面的山坡上唱给同志们听, 让大家提意见。那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和他那富有风趣的表演,一下子就扣住了每个人的心弦,博得了团员们一阵阵的掌声。
歌曲一经传出,便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如揭露国民党顽军的“光吃军粮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汉奸“勾结鬼子来‘扫荡’,奸淫烧杀丧天良”等,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改成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谷子黄,大枣(那个)黄梨(哎)甜又香。
咱们的毛主席(哎)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白石屋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每个自然村有一、二十户人家。小村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极为隐蔽和幽静。当年,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旷世绝唱《沂蒙山小调》;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着党的指示和抗战的消息。
这里生态环境极好,纯净天然,野气十足,盛产板栗,经过建国后多年的保护和开发,先后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的美称,人民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
白石屋的旅游价值已经得到旅游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里已将其列入蒙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县乡积极组织力量,修通了从塔山森林公园到白石屋的旅游路,使白石屋与被旅游专家誉为“天下一绝”的沂蒙石林、指动石,风光优美的塔山森林公园、望海楼,还有记载着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一幕的大青山突围战纪念地等连成了一条融奇特景观、生态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线。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昔日寂静的白石屋正一天天热闹起来。
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临沂市,在“十五”计划中已经把重塑"沂蒙好风光"的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大战略确立了下来,沂蒙旅游正在蓬勃发展。希望人们在唱着优美的《沂蒙山小调》游览沂蒙风光时,勿忘到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去看看。
TOP
蓝色天空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蓝色天空
当前离线
UID
4
帖子
5839
主题
1535
精华
1
积分
6531
威望
6531
金钱
1444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4
最后登录
2021-10-9
管理员
金钱
14440
2
#
发表于 2015-10-7 08:25
|
只看该作者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沂蒙山小调》这首革命历史民歌,于1940年春诞生在山东临沂费县蒙山望海楼峰下的白石屋村。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阶段,东蒙山一带的反动会道门“黄沙会”,在国民党顽固派操纵下,不断散步谣言,制造摩擦,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相对抗。为发动群众,鼓舞斗志,配合抗日军民痛击“黄沙会”,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龙组织团员,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由阮若珊作词,李林谱曲,创作了“反对黄沙会”一歌。歌词描绘了沂蒙山的自然风光,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和“黄沙会”的罪行,激励人们展望美好的未来。此歌迅速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传唱。后随着形势发展歌词不断修改完善,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只保留了原作前两段歌词,删去了中间四段反对“黄沙会”的内容,最后两段改成新词,形成现在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
这首民歌与沂蒙山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歌颂共产党的领导,歌颂沂蒙山的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其歌词朴实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曲调委婉悠扬,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普遍受人喜爱。它不仅传唱全国各地,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往白石屋村的山路,虽然蜿蜒,但还算平坦。一路上湖光山色,风景秀美,正是山果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清香。
转入景区路口,高大的望海楼山门牌坊赫然而立,与挺拔的山体交相辉映。前方山峰耸立,好像已经到了路的尽头。心有不舍,沿山道试探前行。转过一个山坡,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抱之中,小桥、流水、池塘、亭台、山庄、停车场一一呈现,次第展开,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村虽说不大,只有20户人家,但这里绿树掩映,风景如画,各色水果挂满枝头,村里的人们都会热情地邀请你自由的采摘品尝。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村前稍事停顿,汇成一弯碧水,然后又欢唱着奔向远方。一块白色的巨石就安卧在溪流之中,上书三个遒劲的大字:“白石屋”,告诉人们这里便是“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地方。
TOP
 
1
2
3
返回列表
旅游活动
短线旅游
长线旅游
网站公告
旅游掠影
旅游摄影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